一楼住户家被淹
要楼上住户们买单
80后白领何枫家在南京江宁某小区,2011年她与老公才住进来。他们小区都是11层的小高层,还有不少房子没人入住,全部小区也就500多户人家,至今也没有成立业委会。何枫平时在新街口上班,所以与街坊四邻交流也不太多。不过,自从她在春节前收到那份法院的传票后,却觉得她必须要与邻居们发生交集了。
“我们都是守法公民啊,收到法院传票,简直是太吃惊了。”何枫说。也就是这时候,她才知道一楼邻居在去年6月曾被污水淹过的事情。在何枫收到的民事起诉状中,她看到原告姓史,是跟她住同一单元的一楼邻居。
去年6月10日早晨,史先生突然发现厨房吊顶上在不停滴水,污水渗透到了他家的橱柜、吊顶、墙壁、地板上,当时地上的积水深约2厘米。检查后,史先生发现污水是从二楼厨房的水池中渗出来的,他就向小区物业反映了这一情况,物业就赶紧找来维修公司上门服务。经过管道疏通,下水管道的污水渗漏总算被止住。维修工人称,污水漫溢主要是他们单元主下水道在一楼和二楼之间发生堵塞,堵塞物主要是长期积累的生活残渣、剩饭、剩菜等。史先生认为,他家在一楼,有独立下水管道,堵塞应该是与他楼上的邻居们有关。
污水漫溢给史先生家造成不少损失,被淹水的房子没法住了,他便全家搬到别处租房,然后重新找人装修这里。史先生自称装修费、租房费等一共产生了5.2万元,于是起诉到法院,请求法院判令楼上邻居为他的损失买单。
无故被淹觉得委屈
起诉开发商未立案
何枫觉得自己突然成了被告很莫名其妙,可原告史先生也觉得那次被淹实在委屈。史先生告诉记者,在事情发生之后,他曾打算找物业帮忙协调,看楼上邻居们是否能主动承担责任,帮忙分担损失。可物业并没有协调成功,他不得已才想到打官司维权。
去年10月,史先生将房子的开发商起诉到江宁法院索赔,但那次法院并没有立案。“法官了解情况后也从中调解过,如果房子质量出现问题,开发商当然责无旁贷,可现在房子没问题,是下水管堵塞。”史先生说,因为维修工人也证实,下水道堵塞是剩饭、剩菜等生活残渣堵住的,那跟房屋质量不相干,所以起诉开发商是不合理的。
史先生也咨询查资料,发现不少像他这样的情况,受害住户都是起诉了楼上邻居,索赔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。“我也没有证据说到底哪户人家扔生活残渣,所以只能把大家全都告了。”史先生说,因事发时有三户人家没有入住,所以最终他确定的被告人数是7人。
何枫告诉记者,在她收到传票当天,楼上邻居也为这事找过她,商量怎么办。“可也就抱怨下,也没想到怎么办。”何枫说。“我家很注意处理剩饭剩菜等残渣,没向下水道乱扔过。”她表示,自己倒是听说该单元有户业主将房子出租,租给楼下一家足疗店做宿舍,那里住了多位足疗店的服务员。“平时服务员都在那套房子烧饭、吃饭,他们人多,肯定产生的生活垃圾、剩饭、剩菜也多。”何枫说,除此之外,她也想不出自己还有哪些抗辩理由。
不愿伤邻里和气
原告希望能和解
突然惹上了官司,这让何枫很是无奈,甚至这个春节她也没过好,总在想打官司的事情。她担心法院若判决原告胜诉的话,她和邻居们可能会面对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。
其实,史先生这样的问题也不少见,不少律师都表示,类似案例调解结案的占多数,而通过法院判决的,判决被告掏钱的也不少。不过,律师表示,法院判决要看证据,至于史先生这起案件如何,还要看法院审理的情况。
“我也真不想跟邻居们产生矛盾,可既然产生了这样的后果,总得有人承担责任吧!”史先生说,“我真不想起诉大家,我能理解楼上邻居们的无奈,可如果大家换位思考,你是受害人的话呢?”史先生表示,他最早是希望与邻居们协商解决的,但物业并没有从中协调好,他也是被迫以诉讼途径解决。
何枫告诉记者,她并没有打算找律师,开庭时她自己会出庭应诉。而作为原告的史先生也没有请律师的打算,在维权的半年期间,他自称已“自学成才”,准备了不少诉讼材料。不过,史先生也告诉记者,他最希望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法院判决。“我真不想伤了邻里和气,希望法院能调解,这是最好的结果。”他说。